作者:中科环境公司 人气:0 日期:2024-12-04
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生态修复治理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白洋淀重点村落(安新县)隐性污染源治理项目位于白洋淀沿岸,是全国首例正式立项、正规设计的农村隐性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被列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重要工作内容,是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生态功能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及环境价值。
党建引领,树立为民服务情怀。项目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中心任务,建立由项目部主要领导牵头的党员先锋队,设立多个党员责任区,党员领衔开展试点示范工程、项目部组建、项目精益管理体系建设、隐性污染源中转筛分站建设、“大干一百天”生产经营目标冲刺、项目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为工程建设注入“红色动力”。最终成功完成了白洋淀7个乡41个淀边村的140处历史遗留地下污染物点位治理工作,完成隐性污染源治理量共计11.8万立方米。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倾听群众意见,接待群众反映问题3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余个,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周边群众零上访、零投诉。
奋力攻坚,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项目部始终坚持迎难而上,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奋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面临治理点位多且分散、地下综合管网排布复杂、开挖过程扬尘与恶臭治理难度大、场地紧邻敏感水域、垃圾无害化处理难度大要求高等多项技术难题,项目部结合先期试点示范,针对性运用专利技术和产品,加强项目策划,顺利完成了项目实施。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并接连经历夏季暴雨、冬季暴雪、重污染天气,有效工期缩短,项目部多次研究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加大人力和机械投入,实行24小时施工不停歇,从而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临时中转站建设过程中,受暴雨影响积水严重,部分场地无法通行,设备机械无法进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项目部认真研判降水措施,细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调配施工机械及人员,成功克服了施工困难。项目治理点位有近1/2都位于白洋淀畔,施工二次污染防控难度高,运输时道路狭窄,部分地方还需要乘船运输施工,项目部科学研判履约风险,合理编制二次污染控制施工方案,积极对接各参建单位,最终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科技创新,打造精品品牌工程。公司联同中国科学院、住建部及生态环境部下属科研单位,选择两处典型污染源进行了先期技术试点示范,并针对性提出了5项关键技术:“地下管网智能探测与精准清挖”确保地下管网与地上线路安全并避免污水泄露、“现场药剂喷洒与恶臭控制”避免开挖过程产生扬尘与恶臭、“沿水筑坝及拦污屏施用+抽水泵液位控制+原位水处理”杜绝了清挖产生的废水进入敏感水体、“封闭大棚筛分施工+等离子体耦合废气处理”实现了筛分过程的绿色施工、“垃圾渗沥液高效收集+高级催化氧化处理”实现了垃圾渗滤液在筛分站的快速原位处理。项目实施获得多方好评,2023年9月,公司所属中化学中科环境公司凭借在该项目中的良好表现,与项目实施地雄安新区安新县人民政府围绕“推动安新县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23年10月疏解搬迁至雄安新区。2024年,项目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环境报“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案例,并在中国环境报专栏报道。
安全生产,筑牢风险防控意识。项目部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强化项目安全机制建设,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为保障项目施工安全可控,施工前期项目部严格把控分包队伍引进,及时进行合同交底,督促分包队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设立安全生产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人员,多次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培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开展各类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确保安全、质量、环保风险可控。项目实施期间,零事故、零伤亡、零投诉、零罚款,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目标。
作为重机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业务板块,该项目在“T+EPC”模式的应用和实践方面、在打造公司土壤修复品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创新 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为重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